利他之心动机至善:稻盛和夫在“纸袋行商”中教给你的人生哲学
稻盛和夫的人生致胜哲学是从他的经历中悟出的人生真理:动机至善,利他之心。他提醒人们不要把利害得失作为一切判断和行动的基准,而是把是非善恶作为一切的出发地。
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同样也存在无比美好的真我,也就是关爱他人,为他人思虑的“利他之心”相对于自我,可以称之为“利己之心”。 稻盛和夫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总结出一则人生准则,便是“善用”,就是基于“利他之心”使用自己的能力。
大家好,我是一澍景观,盛和塾诚敬组蒋科峰,今日读《心》第二章(动机至善)第一节:为什么只有“纸袋行商”获得了成功。本节摘要: 在二战时期,稻盛和夫的家庭虽然贫困,但他本人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,只关心自己的娱乐。
稻盛和夫曾经反思过,为何自己的中考高考等事都不顺利,然而为家创收的纸袋行商行为却取得了成功,那便是怀有利他之心。怀有利他之心,保持动机的纯正良善,不仅可以让事情进展顺利,取得良好结果,还可以达到最终的利己效果。
稻盛和夫之所以能遵循”利他“之心,有以下几个原因:-父亲常说”做事要凭良心“,是个耿直有原则的手艺人。-重义的乡中教育,”爱己为最不善也“,影响到他这一生做任何决定都是”动机至善,私心了无“。-家族佛教信仰对他一直有很大影响。
稻盛和夫:利他,是最高境界的利己
也就是说, 利他的喜悦和利己得到满足的喜悦是很不一样的,这是一种让人心情非常舒畅的东西。 但是,人并不是天生就这么好心肠的,往往难以把“利他之心”发扬出来。 但从本质上而言,大家都是利他的,只是这种利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,逐渐被利己所覆盖,利己会逐渐占上风,但 人的本性却是利他的。
稻盛和夫说过:“利己则生,利他则久。敬人者人恒敬之,爱人者人恒爱之,如此而已。”因此,他在六项精进的第五项原则提出:“积行善,思利他。”他在自己一生的经营哲学中坚持利他原则。
而这并不只是期望善恶因果报应愿念的实现,利他就是行善的落地方案,利他终将利己,这是顺应自然生存法则的大道,大智慧,真正理解了利他的含义,一定是一次格局的提升。
早晨又看了几页稻盛和夫的《活法》,讲到利他精神,对我很有启发,做了一个复盘,希望也可以对你有所启发!教育孩子要以德为先,德行方面最重要的是利他精神,现在所倡导的综合素质教育,给孩子自由,但不能放任自流,更要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,也是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。
一个人如果不断地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之情,别人也会心情舒畅,营造出和谐快乐的气氛。稻盛和夫说:“‘谢谢’这个词是万能药。它的威力很大,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心情,也会把自己带入一个高尚的境界。”第五条,积善行、思利他。稻盛和夫一直强调,世间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。
那是什么,让他临危受命呢?答案是稻盛和夫先生的“利他之心”。也许你知道稻盛和夫先生拯救日本航空的传奇经历,但你可能不知道稻盛和夫先生拯救日本航空的这3个最原始的发心:当时日本航空是日本的门面企业,更是象征着日本的经济,所以,拯救日本航空对日本经济而言,事关重大。
何为“利他之心”
1、拥有“利他之心”要做到如下:无论面临何种境况,常怀感恩之心。不仅要在受到肯定和帮助时,表达感恩之心。在直面灾难、苦难、不幸状况的时候,更要怀着感恩之心,因为这种严酷的环境、严峻的局面,能够锻炼我们的心志,磨炼我们的灵魂。全心投入工作中,磨练自己的心性和灵魂。
2、所谓“利他之心”,佛教里是指“善待他人”的慈悲之心,基督教里是指爱。更简单一点说,是“奉献于社会,奉献于人类”的心。
3、答案就是以利他之心为宗旨。01 什么是利他之心?利他之心在《心》这本书中是这样定义的:人所能拥有的最为崇高、最美丽的心就是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,就是有时候牺牲自我也要为他人尽力之心。这样的心,用佛教的语言,就叫“利他之心”。
4、所谓的利己和利他,就是“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心和想为别人做点什么的心”。 利己就是赤裸裸地以自己为中心,以利害得失来判断事物。追求名誉、希望引人注目,争强好胜等,这些都是我们所持有的利己之心。
转载请注明:云顶国际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 » 人格魅力感悟 » 以利他之心处事感悟,以利他之心行利己之事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