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

佛学讲座心得,佛教讲座

admin 感悟评价 2024-06-02 48浏览 0

看了济群法师的书后对学习佛法有何心得

1、济群法师这本书,我这次没有像读其他书那么赶忙,一周读两个章节,慢慢读,的确需要慢慢品,也让自己每周有机会提醒自己修什么怎么修。人类的种种追求就像为填坑而挖坑:为了填一个坑,又挖三个坑;为了填三个坑,又挖五个坑;为了填五个坑,又挖二十个坑。

2、学会接受无常的世界观,把握人生的“播放权”世界是无常的,工作是无常的,家庭是无常的,财富也是无常的。

3、佛法主要是通过你积累一些善业的成就,来治愈自己,因为恶业是一些染污的法,是你的相续不净,不善,所以心地不真,果招不善,心理是要真正纯善,不要有黑心子,那是害自己。

4、因为佛法的所有实践都是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。惟有对三宝具足信心,才有可能以生命实践佛法。不然的话,最多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,作为一种精神点缀,只是过著一种有宗教情调的世俗生活。 皈依之后,还需要发心。每个人都有很多心念,其中有正面的,也有负面的。

关于佛教的演讲

慈悲伟大的佛陀,请加持护念您的弟子,超度可怜受苦的众生,佛陀说 人生无常,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,但由于众生的贪着,贪爱自己的命根,所以有苦,有轮回,我们信仰佛教的弟子,应当以慈悲无碍的心,救度一切苦难众生,使他们离苦得乐,令他们在无上菩提道上不退转,成就佛果。

演讲词中之“佛法与其他宗教的比较”及“什么是佛与禅的概述”,张居士 曾在美国先后演讲几次,并包括在已出版的“佛学四讲”之内。词中最后一部份 “一般人可行的方便法门”,系沈居士所建议经张居士印可而列入。张居士之于 沈居士,谊在师友之间,两位相处甚密。

我们要回归到佛陀的原始佛法经典《阿含经》。如果这方面的观念没有厘清,我们修行会在很多的迷魂阵、很多的迷宫里面绕不出来。掌握到“究竟法”,又能够包容这些“方便法”,我想才是最重要的。

空杯心态五分钟演讲稿篇一 从前有一位有名的禅师名叫南隐,有一天,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参禅,名人喋喋不休,南隐则默默不语,只是以茶相待。他将茶水,注入来宾的杯子。满了也不停下来,而是继续往里面倒,眼睁睁地看着茶水溢出杯外。名人着急地说:已经满出来了,不要再倒了。

中国历史上灭佛的皇帝都短命。也乱世。太平世界,佛教就兴。无量寿经; 佛所行处,国邑丘聚,靡不蒙化。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。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。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。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。国无盗贼。无有怨枉。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。

...是则名为报佛恩——网络佛学院学员心得》最新txt全集下载

内容预览: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——网络佛学院学员心得第一次去网络佛学院听贤清法师讲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的课,因为是第一次听课,我想是不是应该带上相机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,于是我便带了相机。

“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”是佛家经典《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卷》中的一句。全经:《楞严经》概述 阿难赞佛偈 妙湛总持不动尊,首楞严王世希有。销我亿劫颠倒想,不历僧祇获法身。愿今得果成宝王,还度如是恒沙众。将此深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

“黄金白玉非为贵,唯有袈裟披最难!”是顺治皇帝说的。”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”这句出自《楞严经》“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”是佛家经典《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卷》中的一句。全经:《楞严经》概述 阿难赞佛偈 妙湛总持不动尊,首楞严王世希有。

把自己全部的精神、精力、生命、功德,包括个人财富,一切都供养给众生,毫无保留的供养给众生,供养给度一切苦厄、弘扬圣教的伟大事业。真正做到~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!这就是报答佛祖慈悲度众的大恩。

并且从那开始萌生了想要出家为僧、潜心研究佛法的想法。释明心表示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与佛结缘,很多人估计无法理解释明心放弃工作,远离世俗的做法,但是释明心却表示,出家修行是自己最好的归宿。释明心自爆自己到现在还是单身,因为从未遇到过自己喜欢的人。

佛学中的做人道理

喜怒无常是一病。忘义取利是一病。好色坏德是一病。专心系爱是一病。 憎欲令死是一病。纵贪蔽过是一病。毁人自誉是一病。擅变自可是一病。 轻口喜言是一病。快意逐非是一病。以智轻人是一病。乘权纵横是一病。 非人自是是一病。侮易孤弱是一病。以力胜人是一病。

【说一丈不如行一寸】人有二耳、二眼、一口、双手、双脚,此中道理:是要人多听、多看、少说话、多做事。修行贵在身体力行,说一丈不如行一寸。160、【多增一分真我】一切的修行法门,如坐禅、念佛等,都是为了收摄心念。「修行」,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,多增加一分真我。

四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。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。 四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?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,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? 四忌妒别人,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。忌妒别人,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。 四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,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。

阿弥陀佛!弟子初学佛法,有时不知道该从哪儿里下手。准时手忙脚乱的...

佛法是戒定慧三学,持戒得定因定发慧。所以根本就是持戒,没有受戒前只能算是兴趣爱好,不能算入门。没有持戒的行为,那只能算研究佛学,算不上佛弟子。戒并不是常人认为的五戒、八戒、九戒、十戒。其实戒也包括三皈依。三皈依就是戒,六祖大师讲佛是觉、法是定、僧是净。

例如:地藏经。地藏经讲述:皈依三宝,因果轮回,诵经念佛等内容。这适合绝大部分人。金刚经,是讲述般若空性的经典,虽然那仅仅是,般若的入门阶段,但对于小学生来说,那是大学教科书。如果你达到了,唯识境界,中观境界,华严境界。此时再读金刚经,就会发现,那是一本小学教科书。

看大乘佛经,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,首先明理,先看《楞严经》,都看文言文 、白话文对照的:《金刚经》《大般涅磐经》《法华经》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《圆觉经》《楞伽经》《净土诸经》等。 看修行的书,明理不求实证,则无意义。

念头无我,念头也是因果,它是因果的戏。法界所有的一切全在因缘流转当中。所有的一切,统统不是任何的逻辑、观念、知见、思维、现象状态,一切都不成立。涅槃寂静,直下根本。一切汝意不可信,法法不相到。掌握了以上这些,就可以直接入佛法的真解脱道。否则,只在圈子里纠缠,没完没了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佛学讲座心得 的文章